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随州站长网 (https://www.0722zz.cn/)- 数据可视化、数据开发、智能机器人、智能内容、图像分析!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经验 > 正文

这几年,水土不服的海外互联网企业们

发布时间:2021-12-05 13:32:55 所属栏目:经验 来源:互联网
导读:如果不是宣布退出的消息传来,可能很多人已经完全忘记了雅虎这个曾经高调进入中国的互联网门户网站开创者。 近日,雅虎公司表示,从11月1日起,雅虎的全部服务将不再向中国大陆地区提供。其实早在2013年,中国雅虎邮箱、资讯和社区等服务就已经宣告停止服务。
如果不是宣布退出的消息传来,可能很多人已经完全忘记了雅虎——这个曾经高调进入中国的互联网门户网站开创者。
 
近日,雅虎公司表示,从11月1日起,雅虎的全部服务将不再向中国大陆地区提供。其实早在2013年,中国雅虎邮箱、资讯和社区等服务就已经宣告停止服务。
 
正如曾栖身雅虎的周鸿祎所言:很多跨国互联网公司初入中国,都面临一个选择市场还是选择血统的问题,“当巨头来到中国市场,往往以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和惯常的手法来统治这个市场,不信任、不放权,通常最终都遭遇惨痛”。
 
雅虎,越混越差的互联网鼻祖
 
90年代,在美国“硅谷”的年轻人都对互联网创造的新世界充满希望。
 
在Sun Microsystems,一群工程师发明了一种新的语言叫Java;又有一个年轻人做了一个爆款浏览器叫Netscape,把微软(Microsoft)打得满地找牙;还有,放荡不羁的王者乔布斯终于回到他创办的公司,所有人都很好奇他会怎样把一个老去的电脑品牌带进互联网时代。
 
1994年,有一个叫杨致远的华裔年轻人,坚信互联网应该是开放且对所有人免费,便和朋友戴维·费罗一同创办了类似互联网黄页的门户网站,并命名为“Yahoo!”。
 
 
杨致远
 
在成立不到两年后,雅虎就已经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之后雅虎的业务如雨后春笋一般疯涨起来。凭借邮箱、Flickr照片平台、雅虎新闻、雅虎内容分类搜索四大板块,雅虎在21世纪之初便以1300亿美元的市值、1.2亿用户创造了互联网企业的神话。
 
而那时的中国大多数人还没接触到互联网,市场潜力有目共睹。1998年前后,雅虎开始试水中国市场。
 
雅虎最初进入中国市场其实是打定主意要发力本土化,寻求与本土公司的合作:最初与国富通合作,让其负责雅虎中英文广告业务在内地的独家代理,后又与北大方正合作,推出了适合中文商业环境的雅虎中国网站。
 
但雅虎正式成立中国分部是在一年后了,在这一年间,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在国内声名渐隆。当时这些门户网站早期搭建还都是仿照雅虎而来,但内容模式大多选择“填鸭式”的打法,复制粘贴大面积曝光各路新闻,而不是雅虎依赖人工编辑的传统。
 
落后一时不可怕,选错了路才致命。内容供给方式的选择将雅虎缓慢推进了死胡同。
 
要知道“信息”才是雅虎让人眼前一亮的根本,也是用户的真正需求,但在互联网全面智能化、科技化的大浪潮下,雅虎却并没有选择改进搜索引擎的算法,去提升智能搜索的能力,而是把所有的精力一股脑扔进了“人工内容”的汪洋大海,而原因只是因为杨致远认为“我提供的内容怎么都是别人的?”
 
结果蓦然回首,发现人工再怎么厉害都不可能比过计算机驱动的互联网搜索框,而多年的搜索业务全部依靠人工驱动,结果导致了雅虎在搜索技术上的完全落后。
 
 
雅虎内容筛选更依赖人工编辑
 
这一重大失误也传导至中国市场。成立中国分部后,雅虎中国从新闻频道、邮箱到聊天室等等功能,几乎都是美国雅虎的汉化,内容抓取依赖人工不说,连新闻内容都是英文版的直接翻译,自然不如搜狐等本土网站有吸引力。
 
时任雅虎中国第一任总裁的张平和向美国总部提出了利用网络优势,主推新闻内容的想法。但得到的回复却是“雅虎全球做分类式的网站导航已经成功了,为什么在中国会不行?”
 
2000年,看着国内三大门户网站相继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没有激起水花的雅虎中国开始调整策略,试图以收购中国公司的方式来打开市场,希望依靠中国本土团队实现内部“汉化”,真正懂得中国市场需要什么。
 
但海外总部的控制欲再次成为雅虎中国的拦路虎。
 
2003年,雅虎中国以1.2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周鸿祎的3721,并入雅虎中国,周鸿祎也带着3721的200人管理团队,顺利坐上了雅虎中国掌门人的位置。
 
从现在回看,周鸿祎治下的雅虎中国可以说是雅虎在中国市场的巅峰时期。2004年,雅虎中国扭亏为盈,不但完成了4000万美元的营收,还实现了1000万美元的利润。
 
“改造公司文化,让雅虎中国能够适应中国市场上的短兵相接和白刃相见,成了我们的目标”,这是周鸿祎刚刚在雅虎中国上任时的愿景。而任用中国职业经理人团队、执行全球统一的战略和商业模式,则是当时雅虎对于雅虎中国的态度,这意味着雅虎无法真正放权给中国市场的本土管理者。
 
于是,雅虎总部对雅虎中国下达了不合实际的KPI:不仅要求雅虎中国的搜索业务在2005年超过百度成为市场第一,并且在财务方面也不再向中国地区业务提供任何资金支持。
 
“突进式的资源和动作全都依靠3721来进行,我们之间是一场场’土鳖’与’高帅富’之间的鸡同鸭讲。”没有了炮弹的周鸿祎也只得在2005年悻悻离去,转而自己做起搜索业务。
 
雅虎中国难出成绩,让需要对股东负责的雅虎很着急。2005年8月,雅虎以整个雅虎中国加10亿美元获得了阿里巴巴40%的普通股和35%的投票权,自此雅虎中国彻底沦为“工具人”,核心业务被分拆至阿里的体系中。
 
被拆得七零八落的雅虎中国,位置尴尬,每况愈下。2007年5月,雅虎中国更名为中国雅虎,之后的业务发展几乎没多少亮点可言。2013年,中国雅虎邮箱、资讯及社区停止服务。而到了2015年,雅虎关闭北京全球研发中心,裁员数百人。
 
2016年7月,雅虎以48.3亿美元的价格将核心业务和房地产卖给了Verizon,48亿美元的售价还不到巅峰时期千亿估值的一个零头。雅虎最后名字都丢了,更名为Altaba,转型成投资公司。全球业务萎缩,中国业务也显然无力回天。
 
2017年,雅虎软件研发(北京)有限公司注销,直至今年11月1日,雅虎在中国的全部业务关停。
 
难以本土化的谷歌
 
2005年7月19日,Google宣布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李开复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次年4月Google全球CEO施密特在北京宣布Google的中文名字为“ 谷歌”,Google正式进入中国。
 
为了应对这一变化,谷歌创始人之一的谢尔盖·布林甚至从亚马逊上买了一堆关于中国的书培训自己,向有国际化经验的名人寻求建议。
 
一个题外话是,其实李开复一直很看好Google这家公司,早在2002年初,他曾建议比尔盖茨买下Google,但是盖茨觉得10亿美金的价格买一个没有营收的公司太贵了。后来大家也都知道,Google成了微软的痛。
 
谷歌在中国运营仅持续了5年,便发生了变故。
 
2009年9月4日,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宣布离职。他本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再见,谷歌》的离别感言。
 
但是在短短几年后的2010年3月,谷歌高级副总裁大卫·德拉蒙德公开发表声明,宣布不愿接受中国监管规则继而关闭在中国内地市场搜索服务,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中国香港。
 
Google中国成为谷歌之后,可以说是高开低走。毕竟早在2002年,Google简体中文版就已经占据了中国搜索引擎市场34%的份额,是国际化互联网公司少有的成就,而在谷歌进入中国的2006年,曾盛极一时、占有中国38%搜索引擎营收市场的雅虎中国已经进入衰退期,市场逐渐从雅虎、百度、谷歌三强分立的市场过渡到百度、谷歌两极相争的局面。
 
但这一局面远非均衡。在雅虎中国全盛时,百度、Google的市占率均在30%左右,但此后百度一路上扬,2007年达到59%。
 
事实上,那个时候的谷歌在技术和口碑上是优于百度的,百度搜索和谷歌搜索的区别是,百度要从搜索广告中找到你所需要的,谷歌是直接展示你所想要的结果。关于搜索广告的泛滥,作家六六还曾经在微博上公开声讨百度。
 
Google在中国有120多人的工程师队伍,是该公司当时最大的海外研发团队。
 
但和百度运营的灵活性相比,Google则有很多内外的束缚。Google有严格的政策,不允许把个人数据保存在中国,没有Gmail,没有Blogger,没有Picasa,YT(Youtube,发音发全,字幕简写)甚至完全被阻止。


(编辑:随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