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与任天堂相爱相杀? 世界主宰的掌机之路
发布时间:2021-12-05 15:23:58 所属栏目:数码 来源:互联网
导读:2021 年 11 月 12 日,宫崎英高又一次「跌入」神坛。这次倒也没别的,只是万代南梦宫于 2019 年 E3 游戏展上亮相的新作《艾尔登法环》终于开始了发售前的首次封闭网络测试。虽然仍在监修的游戏内容在封测中的表现依然需要打磨,但其优秀的总体质量和极高的媒
2021 年 11 月 12 日,宫崎英高又一次「跌入」神坛。这次倒也没别的,只是万代南梦宫于 2019 年 E3 游戏展上亮相的新作《艾尔登法环》终于开始了发售前的首次封闭网络测试。虽然仍在监修的游戏内容在封测中的表现依然需要打磨,但其优秀的总体质量和极高的媒体热度已然将玩家们对游戏跳票的不满冲刷殆尽,万代南梦宫甚至宣布该作的首发预期销量高达 400 万份,综合宫崎英高作品一贯的强口碑和高销量,这个数字似乎还显得保守了那么一点。 如今作为世界知名游戏发行商的万代南梦宫同时也是任天堂的最强游戏代工厂,其下属的工作室有半数以上为任天堂开发游戏。仅在 NS 平台,除去万代南梦宫自家发售的各类粉丝向冷饭之外,《马力欧赛车 8》这样的第一方大作有半数以上的内容由万代南梦宫参与制作,而《任天堂全明星大乱斗:特别版》这样的爆款游戏则是全盘交给万代南梦宫承包。众所周知,万代南梦宫在玩家群体中一直被归类为「任黑」,但这两家公司在游戏开发事务上的密切关系却形成了一种奇怪的 CP 感,不禁让人直呼「磕到了」。 相比起万代的小红标,这个 Logo 在游戏行业中更加为人熟知。 万代南梦宫由成立于 1950 年的万代和 1955 年的南梦宫合并而成,这两家公司是日本游戏产业的两大支柱,虽然侧重的领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过一个共同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任天堂。与 1988 年就使用「替身攻击」欧拉任天堂的南梦宫不同,万代从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勇。 FC 时代,作为任天堂授权厂商之一的万代自然也不满于任天堂不近人情的审查机制,与任天堂发生了一点小摩擦,不过二者之间并没掀起什么大的风浪,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任天堂和万代之间磕磕绊绊的小日子就这么将就了好几年,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那个男人 不知道 90 年代的日本报纸有没有专门八卦游戏业内人士的栏目,在那个游戏行业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下——不客气的说——整个日本关东地区都乱成了一锅粥。上边是各家厂商在物理上打成一片,下边是玩家们在游戏里打成一片,形势一片大好,就连一些知名游戏的制作人也在媒体的包装下成为了新世纪的福音战士,就差组成男团集体出道了。游戏行业在一片歌舞升平中向着饭圈的方向稳步前进,这在泡沫经济破裂的日本也算是一种奇观——不过,舆论的裹挟为行业带来了更高的不确定性和更低的容错率,既然有人被捧成当红爱豆一步登天,自然也有人因为一时失利而人设崩塌,很不幸,这个人就是横井军平。 横井军平与 Virtual Boy 绝对是当年的顶流。 Virtual Boy 摔炮似的商业生命彻底终结了横井军平这个老炮在任天堂的职业生命,但他一手开创的 Game Boy 却没有因为他的离开而枯萎凋零,反倒是在《精灵宝可梦》这一针强心剂的注射下进一步开枝散叶,从而重新盘活了整个掌机市场。消费者有了信心,厂商也就有了底气,虽然此前不乏如 Atari Lynx 和 NEC PC-E GT 一类的前车之鉴,但想要和任天堂分一杯羹甚至直接硬碰硬的竞争对手还是如同春天的新鲜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冒出来一茬,这其中就包括了玩具大厂万代——有些事情就是这么神奇,时任万代社长的山科诚既不是个「胶佬」,也根本不喜欢玩具,这个柔道三段的小说家对电子游戏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早在 80 年代,万代就借着任天堂 FC 的东风打入了这一方兴未艾的行业,而几乎在同时发生在大洋彼岸的另一件事则促成了其日后从硬件上自立门户的打算。 80 年代是一个全世界都在「折腾」的年代,1985 年,苹果公司的董事会折腾走了乔布斯,而之前被乔布斯折腾来的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则成功上位,乔布斯统治地位的结束也宣告着苹果在软硬件上的封闭政策开始松动。距离初代 Macintosh 发售才过去了一年,苹果公司就已经开始考虑将 Mac OS 改进为一种搭配软件的硬件设计标准授权给第三方使用,于是 Pippin 诞生了,这个名字同样来源于一种苹果,和 Macintosh 如出一辙。出此下策的原因是苹果 Mac OS 和 Macintosh 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微软 Windows 操作系统和 IBM 兼容机的挤占,市场占有率一度低于 5%;更要命的是只会「卖糖水」的 CEO 斯卡利和微软公司签下了一份堪称「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用 Mac OS 的图形界面技术换取了微软继续为自己开发 Office 软件的承诺,这也间接导致了苹果在 1988 年与微软的侵权官司中吃了大亏。 「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脑。」 1993 年,苹果败诉,斯卡利滚蛋,万代找上了门。当时日本的电脑市场流行的是 NEC 的 PC-98,除此之外就是其他良莠不齐的本土品牌 IBM 兼容机,而万代旗下影音部门的 CD 产品没法完全适配这些鱼龙混杂的产品和五花八门的软硬件标准,最终只能按照 Mac OS 的规范进行制作。然而在小日子有点过不下去的日本人眼中,Macintosh 标准版那 69.8 万日元的起价有点小贵,且无法在日语环境下直接进行文字处理,入门门槛实在太高;而能够支持日语汉字的 DynaMac 则要价 89.8 万日元,这简直是巴黎和会开在了日本皇居——凡尔赛到家了。Mac OS 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一直不算高,为了推广自家的 CD 产品,再加上山科诚社长对游戏机的「执念」,万代最终看中了基于 Mac OS 的 Pippin,并且决定顺水推舟,将其设计为以 CD-ROM 为载体的游戏机,进而从任天堂的口中抢下几块肉来。为此,山科诚甚至亲自到苹果日本分社推销自己的企划,正愁 Macintosh 没销路的苹果与万代一拍即合,而这一对卧龙凤雏设计出的作品足以让小米震怒。 Pipp!n 与牛角面包造型的手柄。 1994 年,万代和苹果敲定了最终的设计方案,这是一款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的廉价 Macintosh 电脑兼游戏机,新产品被命名为 Pipp!n,运行 Pippin 系统,颇有些玩谐音梗的意思。Pipp!n 由苹果设计逻辑电路,万代只负责生产外壳和最后的组装。最初的 Pipp!n 计划搭载来自摩托罗拉的 MC68030 处理器,然而网络功能的加入使得主板上用以模拟调制解调器的串行数据系统挤占了处理器的空间,最终只能用性能低得多的 PowerPC 603 处理器作为下位替代。突如其来的换芯事件打乱了 Pipp!n 的开发节奏,导致了 1994 年 12 月 13 日发布的 Pipp!n 一直跳票到了 1996 年 3 月 28 日才正式发售,这款游戏机的主打功能竟然是网络聊天和线上教育,64.8 万日元的价格也没比标准版 Macintosh 低多少,就算不能说是毫无吸引力吧,至少也可以说是人见狗嫌。Pipp!n 在停产之前一共卖出了 42000 台,万代因此亏损 260 亿日元,山科诚险些把自己的裤衩都给赔了进去,他不看好的玩具业务反而在此时以拓麻歌子的热销救了万代一命,以德报怨了属于是。 万代的游戏机早就扑街了,而拓麻歌子一直卖到了现在。 因 Pipp!n 的巨额亏损而差点背过气去的万代甚至一度传出将与世嘉合并的消息,1996 年的世嘉凭借着世嘉土星(Sega Staturn)在主机市场上势如破竹,轻而易举的做到了万代一直做不到的事情。合并的传言最终不了了之,而在主机市场失利的万代却没有就此打道回府的打算,因为在同一年,横井军平接受了万代的邀请,山科诚相信这个曾带领着玩具大厂任天堂成功转型的男人也能在自己这个玩具大厂重演当日的奇迹。 「横井来了,万代太平了!横井来了,青天就有了!」 横井军平一直不认为 Game Boy 是自己理想的掌机形态,而山科诚在此时抛出的橄榄枝正好给了他第二次机会。任天堂推出的 Game Boy Pocket 和 Game Boy Light 只能算是初代机型的 DLC,这样小修小补的赶工之作自然入不了「大贤至圣先师」的法眼,横井军平要做的是一款史无前例的掌机,它不仅要有匹敌早期主机的性能和充分发挥手持设备特性的玩法,而且要比 Game Boy 更加省电耐用,这就是后来的 Wonder Swan(简称 WS,下同)。如此的提案在当时看来的确有些不现实,可横井军平的影响力就如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样,他的偶像人设几乎是走到哪里就立到哪里——于是继山内溥之后,山科诚也成了横井军平的二号小迷弟,他在财力物力人力上不遗余力的支持掌机的开发工作,而且给予了横井军平天皇巨星一般的待遇和天王老子一样的话事权。从结果来看,横井军平这一次还真没重蹈 Virtual Boy 的覆辙——不过他还是物理意义上的翻车了。 (编辑:随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站长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