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损失15亿的顺丰同城上市,挑战美团饿了么
发布时间:2021-12-06 12:43:54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顺丰同城,即将成为王卫旗下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11月30日,顺丰同城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拟发行近1.312亿股H股,每股发售价16.42-17.96港元,预计12月14日登陆港交所。阿里巴巴、哈啰出行成为其基石投资者。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认购了8.51亿港元,哈啰出行认
顺丰同城,即将成为王卫旗下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11月30日,顺丰同城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拟发行近1.312亿股H股,每股发售价16.42-17.96港元,预计12月14日登陆港交所。阿里巴巴、哈啰出行成为其基石投资者。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认购了8.51亿港元,哈啰出行认购了3879万港元。 顺丰同城上市的进程颇为顺利。从今年6月底递交招股书,再到目前招股,不到半年时间顺丰同城就走到了登陆资本市场的前夕,而此时距离顺丰同城业务独立也还不到3年。急于上市的顺丰同城,也在大力营销品牌形象,不惜花“重金”邀请了亚洲飞人苏炳添为其代言,还拉来了脱口秀新星徐志胜担任其“首席Win健官”。 在即时配送领域内目前唯一的上市公司达达集团,在2021年前三季度亏损了近20亿元。顺丰同城同样也没有实现盈利,在3年之内亏损了15亿元。同时,头顶着业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即时配送公司”头衔的顺丰同城也并不“独立”,在营收上,还在依赖顺丰控股。 同城配送行业中,美团和饿了么两家巨头早已占据了强势地位。顺丰同城上市后,它是否又将成为强有力的挑战者,在巨头合围下“突围”? 但对于同城配送的中小公司而言,巨头们围攻而上,它们面临的则是“狼来了”的生死竞速。 3年亏15亿 顺丰同城独而不“立” 在快递企业中,最早在同城业务试水的是申通;随后才有了其他公司的纷纷“下海”。但到现在为止,在这个领域中坚持时间最长的却是顺丰同城。顺丰的同城业务在2016年启动,在2019年该业务实现独立运营,直到现在独立上市,顺丰在这背后也花费了大量的心思,一直在为它“输血”。 2021年3月,顺丰集团对顺丰同城增资4.09亿元,持股比例从65.46%增加至66.76%。此外,顺丰同城也获得了高盛系、中信资本等加注。 顺丰同城目前一方面为商家及消费者提供同城即时配送服务,另一方面也为物流服务提供商提供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目前,顺丰同城的即时配送业务覆盖了四类主要的场景——本地餐饮、同城零售、近场电商、个人跑腿帮买等近场服务。也就是说,顺丰同城的骑手也可以做到像美团小哥一样,“万物皆可配送”。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顺丰同城的市场份额目前已经达到了11.1%,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在即时配送领域,顺丰同城的CEO孙海金自己也表示,身为“第三方”平台,是顺丰同城的独特优势。缺乏运力的商流服务平台,如线下商超、社区电商等选择把订单交给顺丰同城配送,也借此减少对中心化平台的依赖。 快递物流专家、贯铄资本CEO赵小敏也认为,在品牌商家打造私域流量闭环的过程中,顺丰同城可为其提供配送服务和支持。 但是作为第三方平台,顺丰同城面对的问题也很明显:没有稳定的订单来源,订单量起伏也会较大。 同时,由于即时物流配送的终端无法标准化,不管大数据再怎么厉害,货物还是要一件一件的让骑手去配送。赵小敏认为,在同城配送领域,最重要的还是规模效应,包括市场规模、订单量、收入规模、解决方案的能力,这些都是衡量的标准。想要配送更多的订单,就需要海量的骑手;同城配送本质上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骑手成本居高不下,也成了这个行业的通病。 根据招股书,近三年中,顺丰同城的人力外包及雇员福利两项均占到了营业成本的97%以上。2018年至2020年,其人力外包成本分别为10.45亿元、21.11亿元和48.6亿元;在今年,截至2021年5月底,该成本支出高达30.05亿元。 (编辑:随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