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随州站长网 (https://www.0722zz.cn/)- 数据可视化、数据开发、智能机器人、智能内容、图像分析!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国家宪法日特别策划 护住你的个人信息

发布时间:2021-12-05 12:40:45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宪法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其中明确规定了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受法律保护 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第一条中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12月2日,正义网邀请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检察官助理邱
宪法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其中明确规定了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受法律保护
 
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第一条中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12月2日,正义网邀请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检察官助理邱智毅、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王晓秋,开讲第25期检察官公开课,和大家聊一聊日常生活中信息安全那些事儿。
 
个人信息包括哪些?
 
哪些是敏感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其实就是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通过它能识别到具体的某个人。”邱智毅介绍,个人信息所包含的信息类型很广泛,而个人信息保护法则单独定义了“敏感个人信息”,把敏感个人信息和非敏感个人信息进行了一定的区分。
 
王晓秋补充说明,个人信息保护法将敏感个人信息分为三类:
 
一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人格尊严受到侵害的个人信息。例如,若是艾滋病患者的病情被泄露,患者可能会受到他人的歧视,进而影响其正常生活。
 
二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例如,当我们的行踪信息被不法分子掌握,就可能危及到个人的人身安全。
 
三是,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未成年人尤其是儿童,由于年龄小、阅历浅、自我意识薄弱等原因,其个人信息权益更容易受到外界侵害。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列入敏感个人信息范畴,让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获得了强化保护。
 
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
 
王晓秋介绍,一些人在网上发布生活动态时,忘记将姓名、身份证号码、二维码等信息进行模糊处理,那么这些公开了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他人获取和不当利用。邱智毅还提到,大家在连接公共场所的无线网络时,有些无线网络的安全防护功能薄弱,不法分子可以轻松破解这些无线网络的设备,从而获取我们的个人信息。此外,使用安全性能较差的App或小程序、随意丢弃的快递单或购物小票等,都是我们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
 
二人表示,除了个人操作不当导致的信息泄露,信息处理者违法违规处理也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要因素,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携程大数据杀熟
 
法院:退一赔三
 
二人在直播间分享了一个“大数据杀熟”的热点案例:
 
胡女士是携程平台的钻石贵宾客户,享受8.5折优惠价。2020年7月,胡女士通过携程App订购了某酒店的一间豪华湖景大床房,支付了价款2889元。但在离开酒店时,胡女士发现酒店的实际挂牌价仅为1377.63元。胡女士与携程沟通,携程的答复为其是平台方,并不是涉案订单的合同相对方,仅退还了胡女士部分差价。
 
胡女士以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采集其个人非必要信息,进行“大数据杀熟”等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携程退一赔三,并要求携程App为其增加不同意“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时仍可继续使用的选项,以避免被采集个人信息和数据。

(编辑:随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