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老人柳传志,一般公司是联想
发布时间:2021-12-06 12:31:23 所属栏目:经验 来源:互联网
导读:瓜不嫌大,雷不怕多。流量狂野,各种收割。 77岁的柳传志,可能不会想到有关他和联想的话题,都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还会引起这么激烈的观点对立。 他见过上个世纪的那个年代,毕业之后的十多年,让他碌碌无为。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开篇即是从柳传志写
瓜不嫌大,雷不怕多。流量狂野,各种收割。 77岁的柳传志,可能不会想到有关他和联想的话题,都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还会引起这么激烈的观点对立。 他见过上个世纪的那个年代,毕业之后的十多年,让他碌碌无为。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开篇即是从柳传志写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柳传志拎着热水壶到传达室取报纸,从《人民日报》上看到介绍养牛的新闻,嗅出中国将改革的气息,吴晓波以此作为此书三十年商业大戏的开始。 此后几十年,他们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跌跌撞撞地走到了历史前沿。 期间也经历了无数次“民企原罪”、“郎顾之争”的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辩论的结果都很难说的清,甚至张维迎教授都出了很难为情的主意是“划某个时间点为界限”。但都没有今天这场讨论更白热化,舆论上已经形成一个风潮,来势汹汹,义正辞严,追究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那段历史。 一种观点认为,联想从中科院的全资子公司走上股份制道路,几次改革导致了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由此联系到,那段时期全国上下无论是国有或集体企业被改制贱卖的企业何止千万家,一夜间变成了民营企业。 还有一种观点是,国资给了柳传志一辆自行车,柳传志、杨元庆,还有联想的员工一起努力,把自行车变成了超级航母。自行车做到了超级航母,柳传志分到了一些,国资拿到了一些,20万元投资增值数万倍,不仅拿回来几十亿现金,还有价值数百亿的股份。蛋糕做大了,每个人都受益了,让真正做出贡献的人拿到一些回报,这不正常吗? 如果不……,就会……。我们很容易陷入这样的语境。 试想,如果当年的柳传志不进行股份制改革,换来了经营决策权、人事任免权、财产支配权,把政府、企业、员工都变成利益攸关者的一部分,特别是极大调动了员工积极性,肯定没有今天的联想。 在一段视频采访中,吴晓波刚冒出“教父”两字时,柳传志赶紧拦住:别别,你千万别这么说,你这么说把我挂在这里很难受的。 他知道,自己只是个普通人。无非跟今天仍健在的那些企业一样,他只是让联想在草莽时代活了下来,并有了大的发展。 他是普通老人柳传志。 同样,联想只是一般企业。简单的神化和妖魔化都不可取。分析讨论必须基于历史的事实和商业的常识! 首先不能否认联想到目前为止是个成功的企业,要不然就无法解释为何是世界第一,世界五百强榜上有名。 其次,这次诱发的舆情不是纯粹偶然的,有特别深厚的外部环境因素。说明联想存在着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特别是过去的技术路线问题,在收购IBM PC之后没有迅速建立起技术优势加深技术壁垒。一定历史时期联想“贸工技”战略是对的,也取得了辉煌成绩,在当前环境下,大家舆论集中在:就企业战略而言联想没有在巨大成功后战略转型向芯片发展,还是在贸工技的路上辗转前行,没有把一家企业做到卓越。 广大网民殷切期待,联想需要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这里面多少有民族情结在里面。须知少了一个联想,中国也不会多一个华为。联想就是搬箱子拧螺丝的效率,不要妖魔化,今天联想电脑业务服务器业务之所以世界第一,恰恰说明了,联想提升内部管理、提高库存周转、提高企业效率,有效。 每一个伟大的企业诞生都是有独特价值和内在基因的,都要经过生存、创新、卓越这些阶段,“贸工技”路线也好,没有进军芯片半导体也罢,讨论联想事件都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更不能道德绑架。 联想,它只是亿万家企业中的一个,创造就业,组织生产,照章纳税,获得利润,一般企业,不要去妖魔化。 今天,信息茧房效应非常明显,特别是大数据算法在各个平台,导致我们看到的知识包括观点,都很容易片面和狭窄的。 爱国、理性、科学、务实地看待网络上的人和事,看待联想事件也要如此,要理性、科学的看待和分析。同时,要去重点研究为什么舆论会有这个节奏。 逆境,凛冬,更须温和、坚韧、从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老企业家步鑫生被免职时,坊间各种说法沸沸扬扬。一位副市长以诗代言:“一马不行万马喑,一马奋蹄万马奔。人有功时莫乱捧,人有过时莫胡评。拔苗助长固可恨,恶言冷语更可憎。非佛非仙是凡人,超越自我休沉沦。” “普通老人”柳传志,“一般企业”是联想。 (编辑:随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