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创科技创始人张云:先锋态度遇上装配理念,有限空间创造无限可
发布时间:2021-12-05 16:32:31 所属栏目:经验 来源:互联网
导读:我是谁? 我是宅创科技创始人张云,目前创业第三年,我自己算是复合型人才,在机械研发领域有过一些业绩,后转行进入装修领域,在装饰头部玩家金螳螂工装领域任职4年多,从设计到施工经历过锤炼,对传统内装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自学能力比较强一些,一直以来认
我是谁? 我是宅创科技创始人张云,目前创业第三年,我自己算是复合型人才,在机械研发领域有过一些业绩,后转行进入装修领域,在装饰头部玩家金螳螂工装领域任职4年多,从设计到施工经历过锤炼,对传统内装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自学能力比较强一些,一直以来认为,重要的不是你有多专业,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否用心去做这件事情。我自己算是有点情怀的人,情怀不能当饭吃,但是关键时刻实可顶饿。 我在做什么? 我现在呢在做室内装配式装修的项目,把传统装修的现场制作的项目制变为装配式部品的后场生成的产品化,简单地讲,我公司就是一家硬装卖货的公司,给传统装修公司及地产商供货,研发型驱动的企业,重心服务于中小B端客户群体。我们把传统装修空间分割成墙面系统,顶面系统,地面系统以及整体式卫浴和智能硬件体系,以模块拼接的理念去替换传统施法作业。我们在对装配式装修赛道如何去做这件事情上,我们分三步走,第一是以全新的理念去看待装修这件事,利用新技术在新的细分领域去解决传统装修里的很多矛盾,二是让专利形成产品化,可落地可推进可迭代,三是打通生产链,极致的降低生产成本。一是解决如何装配模块化,二是解决如何实现个性化需求。而研发能力是产品化个性化的核心,研发转变产品,产品形成生产力,生产力推动市场,最终市场会反哺。我们是要做一家从研发,产品,生成全体系开发能力的公司,甚至可以从专利反向开发产线,我相信未来闭环更具价值,我是要做一家闭环卖货的公司。我们公司18年成立,筹集资金19年初才正式进入赛道,19年全力在做技术开发,到20年专利达到30多项,5项发明,几项软著,20年市场推广,直到现在,产品在一步一步的投产中。 我的服务对象是谁? 目标群体有地产类客户做配套,连锁商业客户做服务,工程类公司做供货,连锁酒店客户做直供,区域性的渠道客户做合营,以及政府类EPC项目做配套。 我解决了什么问题? 在传统装修中存在很多问题,第一个用工荒的问题,现在劳动力越来越紧缺,专业工种人均年龄逐年上涨,瓦工人均50多,木工人均40多,水电油漆工人均30多,极少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劳资逐年上涨,好的手艺人是稀缺物种,所以现在谁手上有成熟的工人,谁就能稳定赚钱,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传统装修行业原材料水泥黄沙逐年上涨,对环境污染严重的水泥产业从17年小厂大规模关闭,原料黄沙中河沙采集会破坏水域环境,现在也初步大规模推广海沙,石沙。第三个问题是室内装修目前还是湿法作业阶段,施法作业决定了,传统装修还是属于手工制作是时代,建筑装修行业是为数不多还未进行大规模工业化改革的行业,正是因为湿法做的特殊性,也导致了用工荒的问题越来越尖锐,未来也需要出现新的技术工艺来改变现状,装配式装修就相应的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把现场制作的工作量放到后场去成本,最终到现场只需要装配的工程量,不仅极大压缩了整个工期,还把现场手动制作变成后场工业化生成,极大提高了现场标准化的工艺,极大的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做装配式真当时。 为什么选择做这件事? 我是这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一个新行业的诞生,要么是存在还没挖掘的需求,像抖音:要么是传统行业里存在很多问题很多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会有机会,有机会的地方从创业的角度来看更容易做起来。而传统装修就是存在众多矛盾的行业,也是一直未被进行工业化的行业,所以里面存在很多机会点,装配式装修新赛道刚好是可以解决传统装修里面诸多矛盾点的新方案,装配式技术解决从现场指导到后场加工的核心桥架,工业化是极大的提高了人的效率,效率的提升最终会变成成本极大的降低。而且装修赛道是一个亿万级别的市场,工装领域金螳螂也才300多亿,传统家装也就圣都号称今年突破50亿,大量的市场还算是分散分割,严格意义上来说至今还没有巨头诞生,而工业化装配化是可以加速整合的核心要素之一,这是从行业本身来看这个事情,做这个事情可以有作为,未来的空间想象足够大,这个赛道未来有几家百亿级别的企业诞生。其二,从自身来看这个事情是否可做。我自己本身机械专业背景出身,毕业初给军方配合做项目,后面阴差阳错的做起来了装修这件事,在头部玩家金螳螂里任职接近4年的时间,从设计到施工都做过,大型工装项目也锻炼了自己,像中天101,中天201,南方海信大厦鲁能美高梅售楼处等等,在这一点我对传统湿法工艺轻车熟路,深知传统施法作业存在的弊端,综合这两点我能看透工业化在装修里的方向及未来发展。基于此点,感觉这个赛道跟自己非常符合,而且尚未占有市场核心份额的企业存在,小企业的机会还是有很多的,弯道超车还是存在的,这里面还是一片蓝海,所以自己决定去做了这个事情,每年每个行业都有很多机会,问题在于这个机会点是否足够大,是否符合自己,自己去能否做出来,人生拥有好的机会点很少的,所以抓住机会,努力去做就好了。我自己也对PLC,编程,自动化了解一些,对实现一个闭环的公司适合度更高,所以综合几点下来就选择了创业。 创业至今,当下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资金问题,资金问题其实是我们遇到连续性的困难。产品研发,产品体系的建立对于别的公司可能比较难,对于我们还是简单的,未来方向感,落地速度国内怕是没有比我们的快的。我们的使用资金是很少的,2年多也就投入成本几百万的档次,跟头部几家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手上有粮,心中不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才明白这其中的重要性,我们的资金也是陆陆续续的到账,然后投入研发,投入生产,我们研发基本单项最高1万投额度。公司从19年自己就有工厂打样,看成本看工艺,看如何实现工业化。现在我们也为规模化投产寻求资金,因为产能问题我们这一两年损失了接近千万营业额。我公司产出比会比较高,因为我自己就是产品经理,一个开发方向基本一周就可以敲定,快的话一周研发专利就可以申请。我们到现在连1/3的专利变现产品还没实现,我们自己也看到目前的状态。我自己是想自己做成这件事情,也是因为困难,遇见困难就解决困难就好了。也是从去年年底开始想公司该如何发展,合作的模式发现更适合我们,需要资源就去找资源,进行深度捆绑,企业专心开发产品,产品化驱动的公司,解决现存问题,未来一定具备价值,只要对社会具备价值就一定会产生丰厚的回报。 创业过程中,踩过最大的坑是什么? 应该是选择方向的坑,坑的意思代表过错,就是一次次的选择方向出错,人总是会面临一次一次的选择,出错是不可避免的,要出错要尽早。在选择的大方向是一定的,我们早期种子轮也就一百多万,资金要花到刀刃上,所以人员并没有怎么扩张,而且从注册地上海搬迁到江苏泰州。我在早期选定盈利方向出现问题,当时过早的选定地产客户群体,及一些大工装客户群体,在未来主攻方向是可以的,而在早期是自身能力匹配不上的问题,交货跟不上,规模跟不上,交付跟不上,对接成本过高,单体项目对接基本半年以上,这个吃了不少亏,当然也不是没有完全浪费,这些客户在未来会成为新的增长点,但是在早期,在缺乏资金的前提下,就要赶紧解决盈利的问题,大方向是装配式工业化,实际盈利方向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去考虑,在实现盈利稳定的同时扩员,谈判,合作都很容易推进。作为创始人,作为掌舵者,在这一件事上第一阶段是失败的。在人才这一块,前半年还察觉不到,但是后面年明显发现,人才跟不上,迟迟没有特定岗位人才补充进来,好不容易进来了发现能力完全不匹配,又进入培养的阶段,而每个人不是都能培养起来,所以时间成本太高,而企业最大的成本其实不是资金成本而是时间成本,时间是无价的,所以解决成本是重要的,但不一定成本最低的地方就会好,反而会拖累整个公司进度,所以现在考虑把公司搬迁至苏州,工厂放在泰州,坑只有自己走过了并深刻理解为什么会进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并把转成经验,那么坑也不再是坑是非常好的吸取经验的地方。成功学看的在多,还是很难理解核心的东西。 创业过程中,影响最深刻的事是什么? 自己创业过程中,影响最深刻的应该是对人性的思考的问题。没有创业前,觉得冰山之上是人性,冰山之下是规则。创业后才发觉,冰山之上是规则,冰山之下是人性。我喜欢跟有原则的人相处,因为好判断,有预期。出于对当事人的尊重,不便细说太详细的事情。我就说一些我创业的感悟吧。人分三六九等,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创业了对这句话才有更深的体会。我自己是一个自我驱动强一些的人,在上学时代,我自学UG,看点C+,python皮毛,工作以来从在机械行业里自学proe,solidworks,caxa,ansys,adams,abaqus等软件,到了装修行业里自学过3dmax,sketchup等软件。人都能和我一样,只要努力,只要用心就会撑起一片天。所以当时招聘员工的时候都是抱着培养的想法。也真是自己培养的想法,让企业陷入无限陷阱里。也正是有这样的经历,让我对创业有更深的理解,既然早晚会走坑,不如来得早一些。选择人才尽量和优秀的人一起创业,他会让企业少走坑,尽量找10.9分人才,而7分6分人才有的时候会变成累赘,不单单影响本职工作,他还有可能破坏整个公司环境,张一鸣说过一句话,越是高级人才越看基准面。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培养起来,有些人就不能培养,所以我现在更看重自我成长的人。 回到创业之初,还会不会做这个选择,现在的发展状况和预期有没有变化? 回到创业之初的话,还是会做出创业的选择。创业是艰难的,创立一番新事业,从0到1,再从1到100,再从100到无限级,其实就是企业要活下去,企业要活得很好,企业要万年长青,刨根到底就是对抗企业死亡。如果没有这样的一次创业,无数创业的坑还是会在未来等我,晚来不如早来,早来就是经验,晚来都是更大的风险。我从小就闲不下来,一直以来也是在看自己的方向,创业打开了不一样的世界,可以让自己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我认为这个很重要。现在的发展状况跟预期肯定是有变化的,首先应该要投产的迟迟未投产,开发推进比想象中延迟了不少,投入资金比当时自己预判的多了不少,还是自己整个周期考虑欠妥的问题,这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正,对于人才的选用,团队的组建,人性与制度如何平衡等都是等待自己不断去深挖的事情。整体企业发展比自己想象中是滞后,正面自己的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看待失败比较客观,多数肯定是自己的原因,其他主因是别人,为什么是别人?当时为什么没看到这个方向的可能性,所以看到最后是深挖自己的问题,并修正。 展望未来三年,我希望做成什么样? 展望未来三年,我希望自己的企业会是一家新型合伙人制度的企业,在大B端小B端可以全力开拓并产生规模化盈利模式,企业进入头部玩家之列。自己宅创体系的标准化工业化制造工厂落地并进行规模化投产。业务体量破亿,打造成一家装配式闭环公司,企业形成自己的组织架构,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推进,具备数字驱动的企业雏形,这个赛道还处于初期,小微企业还是有大有可为的空间,能够完成这家企业的初级使命,在产品能力具备行业的NO。1,在组织框架上可以走出更具活力的核心驱动,在业务开展可以具备初具规模的渠道能力。 通过媒体宣传,希望取得什么收获? 通过齐家传媒【创业者】栏目,首先希望是推广一下宅创公司,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做,我们走了什么样的坑,失败是经历,成功是努力的附属品,所以我更多是阐述自己的种种失败,也希望可以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借助齐家传媒的宣传可以让有专业能力并有想法的想做一番事业的人才可以关注我们公司。然后是希望可以寻求产业背景的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可以携带资金入股,可以携带资源入股,如果您也有这样的兴趣并具备传统行业的专业深亦或有行业资源都可以一起加入宅创团队共同发展,宅创是一家open的公司,一起谋天下。如果有上市企业对这一块感兴趣,也能让公司独立运营发展,我也欢迎更深度的合作发展。 装配赛道里您觉得有哪些问题? 装配式装修这个赛道其实从15年就开始了,正真开始火起来还是在19年,我们对外宣传说装配式装修式传统装修升级换代其实不是的,装配式装修其实可以算式产业的重塑。所以从产业重塑这个角度就能解释通为什么这个产业停滞不前,一是行业体系繁多参差不齐,还处于初期阶段。二是落地存在断层,比如说传统项目经理对装配式装修不理解,传统手艺人不懂的装配工艺,观念固化不愿改变。三是装配式赛道对整个行业大概率的进行了重组,弱化了装修公司的组织能力,降低工人的劳动量。四是对传统装修公司原利益链具备一定的破坏力。所以综合上述,我们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就很好理解,即使这赛道方向很好依然会有很多产业人员在抗拒改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荐,传统原材料逐年上涨,劳动力逐渐减少,业主方对于项目周期日益压缩的矛盾逐渐扩大,未来装配式会快速推广市场,所以这个赛道缺的不是资源,而是优秀的产品公司,与资源的有效结合,会更快的打开市场。 您觉得如何做好一家装配式企业的公司,如何在行业里快速建立自身的影响力? 装配式赛道最终会进行拆分,一类是装配式集成,一类是装配式研发。众多公司会成为装配式集成模式的公司。只有极少数公司会成为装配式研发,而装配式研发里面会进一步拆分成极大多数会成为部品开发商的角色,只有寥寥几家会成为全体系开发者。而我们从初期就是要成为全体系开发的公司,在这一块,我们研发能力的确可以进入行业NO。1,我们是因为资金问题,我们两年多只投入这么多,跟头部玩家相比,我们的投入杯水车薪,但是我们的产值,及研发成果有些会超过他们。在我看来,未来你可以靠资源活得不错,也可以靠装配式集成做一些服务,存在即合理。但是要在整个行业做一家有壁垒有深度的装配式企业,就必须有壁垒,轻资产其实很难形成长久的核心壁垒。我把壁垒分为三类,第一呢,我认为装配式技术本身就是一个核心壁垒,很多人都低估了这个赛道的装配式技术,以为现在大家都差不多,装配式技术就这样了,其实不是的,如果我们不是资金问题,我们的产品会大放异彩。第二呢,产业系统本身也是一个壁垒,我们是可以反向研发产线,要真正去解决产品成本问题,真实有效降低成本,这个本身就是个核心壁垒。如何去把产线重资产模式做轻,是很有意思的方向,我们自己都有具体方案。第三呢,谁能解决全体系装配的能力,谁具备全体系落地并实现个性化的能力,可以让这家公司具备走向闭环的能力。很多人都觉得闭环意味着封锁,其实不对的。平台需要开放,高壁垒的公司基本都是闭环,他没必要去分享,他要去共享的目的本身就不是高壁垒。 您觉得现在装配式赛道里您公司跟其他公司的对比如何呢? 目前这个赛道,具备代表性的,有这么几家。金螳螂,亚厦,北京和能,品宅,开装,变形积木,中寓。暂时不谈纯装配式集成的,范围更广。我们一个一个来看下,金螳螂算是传统老牌玩家了,工装头部玩家,做装配式好几年了一直没有太多自己的体系出现。亚夏,算是排在金螳螂后面,有金螳螂的地方基本就有亚夏。他们其实在多年前就在做装配式,不过整体进度个人觉得还可以再快点。北京合能,算是比较早做作装配式,背后是是天津一家公司,他们主打硅酸钙体系,具体讨论,就说他规模应该是算国内比较大的。盈利模式G业务,模式是否长久,未来是否有其他的因素待看。品宅的话,他们更多是想做装配式里的金螳螂角色,用装配式设计带入进去,有资源有业务,我把它定义为项目制。开装的话,算是装配式里做的也算早的一批,拿了不少融资,不过最近听闻不太多,他们算是做产品体系,现在也在涉及项目端口。变形积木。更多的是把它定为了资源型的。中寓的话,他们本来是以部品模式来做墙板的,后来也在想做全体系。最近融资拿的比较厉害,颇有当年开装之势。我跟他们是有差别的,我做的他们做不来,我算是他们中唯一的算是产品经理出身,我自己横跨几个行业,装配式赛道它算是多行业横跨的,我在这上面算是有优势,我公司是技术推动型的,最近有发明要申请。他们几家资源比我强,创业不易,且行且珍惜,也祝他们可以成功,他们目前做的都比我成功,我努力的地方还很多,这个赛道是市场很大,细分市场很多,是可以共同发展。 ![]() (编辑:随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