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实体验描绘中国智造之美
发布时间:2021-10-27 13:36:57 所属栏目:经验 来源:互联网
导读: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为美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创造空间。随着科艺融合的持续推进,科技的艺术之美和艺术的科技之美将在更多美术作品中得到体现。 表达:力求思想升华 有了对表现对象的体验与审美发现,还要将其与相关思考相融并落实在作品中。再好的立
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为美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创造空间。随着“科艺融合”的持续推进,科技的艺术之美和艺术的科技之美将在更多美术作品中得到体现。
表达:力求思想升华
有了对表现对象的体验与审美发现,还要将其与相关思考相融并落实在作品中。再好的立意与发现,如果在艺术形象塑造中缺少了情感的凝聚、思想的升华,作品难免局限于简单图解,形式意趣寡淡。尤其当表现内容为中国智造等重大主题时,作品的表现形式更不同于对日常生活中一般对象的描绘。面对这类全新的题材,美术工作者以前的创作经验、熟悉的表现手法和惯常的呈现方式,往往很难承载并准确表达这类题材的丰富内涵。这类题材的生动表达,有赖于美术工作者立足实际进行新开拓与新创造,由此创作才能力避图解化、同质化以及缺乏时代感等问题。
一些作品在创新表达中体现出善于转化的艺术智慧。比如,范春晓中国画《中国制造走向世界——C919大飞机》,在对比各种创作视角后,最终选取飞机在总装车间的正面视角,利用对称式构图,将多种制造工序融汇于同一画面中,较为全面深入地展现了C919的研制历程。精细有致的工笔画法营造出紧张有序的画面节奏,以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彰显大飞机承载着几代中国人梦想的深意。安佳、夏荷生、赵云川等人创作的中国画《飞天圆梦》,则以三联画的形式,将数位航天英雄巧妙组合在一个画面中。深蓝色的太空、航天员淡定而坚毅的神情,既展现出我国日益进步的载人航天技术,又体现了中国航天人的精神和意志。作品在表达自信、豪迈之余,又不失情怀与诗意。在美术工作者创造性的艺术转化和思想表达中,各不相同的创新成果均得到较好呈现,在艺术趣味的表达、审美品位的提升等方面有明显进步。
(编辑:随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